考点 1: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考点 2: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使个体行为量化的主要工具,以信度和效度来表明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考点 3: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考点 4:“社会人”假设 (一)“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人是“社会人”,是由于社会需要才引起的工作动机。 (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三)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不应该只局限于计划制订、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而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考点 5:价值观 (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会使个体对那些不被其所在群体或组织接受的信仰、态度及行为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进而提高个体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组织中保持和维护自己的尊严。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考点 6:态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也是一种带有评价性与感情倾向性的主观感受与意识状态。 (2)态度在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四种功能: ①调整功能; ②自我保护功能; ③价值表现功能; ④知识功能。 (3)态度对行为有直接、重要的影响。一是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二是态度影响行为效果;三是态度影响忍耐力;四是态度影响相容性。 考点 7: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
考生可关注公众号,自考资讯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推送!
深圳自考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考生"可加入交流群)